整整忙碌了27個小時之后,莫森良才長長地舒了一口氣。莫森良是公司在寧海毛嶼港綜合治理工程的負責人,與他一同忙活了27個小時的還有40多位工人。
7月10日晚上,最后一根拉森鋼板樁打入泥土,寧海毛嶼港內圍堰搶修工程順利完成。這意味著幾千戶家庭的安全得到了保障。
事由
圍堰破口還沒合攏,臺風來了,幾千戶家庭的安全,受到威脅。
毛嶼港流域位于寧海縣的東部,主要水系為茶院溪、力洋溪以及下徐溪。三條溪流交匯于毛嶼港水庫,承接毛嶼港流域山區洪水及平原澇水,并通過毛嶼港大閘外排入海,對保障整個毛嶼港流域的防洪排澇安全意義重大。
由于毛嶼港區塊上游水源充沛,下游地勢較低,原有河道及水閘規模不大,如遇連續暴雨,很容易受澇成災。這次的臺風給正在建設中的省重點工程——寧海縣毛嶼港綜合治理工程帶來很大麻煩。
為了修筑這個工程,施工方將前期的標準海塘破開一道口子,按照正常進度,新壩合攏還需一段時間。萬萬沒想到今年臺風來得早,來得急。如果這口子開著,當臺風來臨潮位升高,極易發生海水倒灌,因此必須把圍堰合攏。毛嶼港內圍堰搶修工程,事關這一帶幾千戶家庭的安全。
臺風步步逼近,情況十萬火急。縣防指于7月10日14:00發布防臺風Ⅰ級應急響應,寧海縣向我公司發出緊急搶修命令,要求想盡一切辦法在臺風到來之前合攏新壩,死守三門灣區域防洪排澇屏障。
預備
立下軍令狀,與臺風比速度,大型機械、土石方迅速就位。
9日下午開始,狂風夾帶暴雨狂奔而來,寧海雨勢漸大,毛嶼港內圍堰搶修工程還在與時間賽跑。
“趕在臺風登陸之前,一定完成圍堰合攏。”這是莫森良下的軍令狀。僅僅用了一個晚上,莫森良從紹興調派三臺打樁機支援,十幾臺各類大型工程機械和二十多臺運輸車到位,3000立方的土石方也準備就緒。同時到位的還有一批價值1100萬的鋼材,由于是特型鋼材,工程部專門在臺風前從東北采購。
從9日下午4點開始,莫森良沒離開過搶修現場,緊緊盯著每一條拉森鋼板樁打入泥土。
攻堅
風雨中的精細操作
連干27小時,圍堰成功合攏
260米長的圍堰,需要打入800條拉森鋼板樁。風雨之中,莫森良紅著眼,聲音嘶啞,指揮著現場打樁機工作。矗立的塔吊正在將每根長15米、重1.5噸的鋼板樁運送至打樁機“鉗”下;打樁機隆隆作響,將鋼板垂直拉起,然后強行打入泥層。每一條鋼板樁像扣子一樣一正一反相互緊扣,才能嚴絲合縫,達到防滲水效果。
這是一項技術活,操作工人和地面上的2名工人密切配合,懸著的鋼板由地面的工人矯正位置,才能使1.5噸重的鋼板樁順利打入泥層。風雨中進行這樣的精細操作,尤其吃力,每臺打樁機每小時只能打入七八條。拉森鋼板樁一字排列,然后堆上3.5米高的拋石,確保海水無法倒灌。風雨越來越大,意味著高空作業的危險性也越來越大,40多名工人不敢有絲毫的分神。
直至10日晚上7點前,最后一根拉森鋼板樁打入泥土,這意味著寧海毛嶼港內圍堰搶修工程順利完成。此時,莫森良和四十多名工人已經連續工作27個小時。
尾聲
風雨之后見彩虹
堅定信念,人定勝天
11日上午,三門灣園區東邊掛著一抹彩虹,在陽光照射下,西北方向的層層烏云開始變得透亮。 “大自然氣象萬千,變化莫測,看來強臺風已經過去了”,村民看到此景感慨。
目前,項目部已展開災后自救工作,各項生產和生活正在有序恢復之中。

